巨量信用卡为银行、消费者带来利益和便捷的同时,也为信用卡诈骗者提供了机会。山寨提款机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赖,信用卡诈骗手段一波比一波花样翻新,作为消费者,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和方法来保护自己。
+ C, g# h, U/ R1 x) r 骗术一& d$ E* z' p+ @
! X& I* j+ E/ F" l8 Z- P9 e. y
借刀杀人——盗取个人信息5 u: [$ A2 s2 e" V# P+ j
6 f$ e/ a5 i: e% B
杀伤力:★★★★★
6 L3 V, }( |' J3 ^4 U7 z# \$ D$ _/ Q" J1 C+ \+ X
喜爱购物的张小姐,从今年5月以来,不断收到不同银行的催债电话,张小姐并未在这些银行申请信用卡,因此并未放在心上,直到最近,张小姐收到某律师事务所的催债账单,上面的信息和消费记录让张小姐吓出了一身冷汗,以张小姐身份证号申请的信用卡,透支近10万,其立即报警。经民警再三询问,张小姐想起,曾在某商场的门外,摆放的银行卡申请桌处,申请过信用卡,因当时办卡礼品是心仪已久的瑞士军刀,张小姐的身份证、信用卡都被对方留下了复印件。* A8 }6 K0 h' q
) _2 F/ n" z9 |2 r2 M, n 专家点评:! ^! g, D" Z- P( I) s7 Q
! _2 j6 ^4 B% L+ o; V) u 艾瑞分析师胡媛媛指出,在身份证盗用方面,主要问题是银行端的证件审核监管问题,银行的信用卡部门,都有办卡数量的要求和压力,因此,客户对自己的身份信息也要重视起来。6 [" {& z/ c# T# w
' h1 ~1 K; u/ S* M, L 盗取个人信息后,申请信用卡恶意透支,是信用卡诈骗中最常见的类型,从持卡人角度,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用卡习惯,信用卡研究专家,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董事长汤雪梅认为,第一,要保护好个人信息,日常生活中不要将信用卡信息透露给他人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;第二,身份证和信用卡应尽量分开存放,防止丢失后被不法分子利用作案。3 z3 O) L0 i, V' d7 V: j
% F& Y- g3 u7 Z o# {) L 骗术二
) S' s! _ p# ~) v3 A# A$ J6 Z$ l" v- k
瞒天过海——滥用“离线交易”
. z4 ~ `" y( Z- v4 I4 ~+ G8 |' P7 z2 W, d4 e6 d
杀伤力:★★★★★
' H7 H0 \- x7 g( z' _7 {5 o! j& r3 D& d j) Z
陈先生是登山爱好者,在健身俱乐部里,某登山用品专营店向他推荐登山用品的优惠卡,陈先生觉得对方产品的品质不错,就索性办了一张,当时在填写相关资料时,对方工作人员再三嘱咐,要将信用卡正面的卡号和背面的三位数尾号都填好,对此,陈先生并未产生疑问,信用卡上的信息都是印上去的,应该都可以公开。几个月之后,陈先生还款时才发现,自己卡上的透支额度大大超过了自己所花的钱数,密码还在,信用卡却被盗用了。
! `: V' N: w5 A8 _# J5 T+ k% F+ O5 z2 D
专家点评:
: P9 u9 @ v+ H" O' h
; `. f! L4 q" x9 r* D 持卡者千万不要认为印在信用卡上的信息即是可以公开的,特别是信用卡背面的三位数字验证码,它们具有的是密码性质的功能,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、西南证券高级研究员付立春解释道,信用卡本身存在两种支付方式,过卡支付和离线支付,过卡支付通过输入密码来进行交易确认,离线支付则是通过卡号和背后的验证码来默认协议完成。( c# [' W/ g4 ]% h; s! V
- v0 R/ z3 j# Z 应对此类诈骗的方法,汤雪梅指出,首先,最好在发卡时将信用卡背面“后三码”背熟后立即将其抹去,因数字所在位置是没有磁性,抹掉后不影响信用卡使用。其次,开通信用卡短信通知功能,若别人盗刷了你的信用卡,银行会立即发短信到你手机上确认。# T1 B. s+ J0 k% m9 q
7 h; ?( z4 k4 [
离线交易经常用于预订酒店、机票等,只需提供信用卡卡号、有效期和背后的三位数字即可消费。离线交易“消费免输密码”措施是“国际惯例”,国外信用卡刷卡消费时都可以免输密码,以签字认可为准。
# p4 o" U. J4 X5 m! C, x
( h8 r6 K; Y7 o: V" X$ x! {, t 骗术三& G$ a5 t4 o$ \, J2 J- V" R* w
3 S# D( _3 V& Z2 Y( z; `: F
以逸待劳——恶意透支0 J' s+ o0 L& i+ E& V: s) V5 R% j. C. i
1 E2 L0 |& b. K o, O# p j7 D
杀伤力:★★★★
% e" A C [& R7 |) W) E. R4 g$ k
2009年下半年,朱先生分别向民生银行、上海银行、深圳发展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北京银行申领了五张信用卡,先后透支信用卡本金共计人民币15万元,后因经营失利,无力偿还透支的信用卡,经发卡行多次催款仍不归还,直至案发。2010年3月被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朱某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。& q: E6 E8 B, n/ y1 v
8 X. g2 U9 D& G+ V0 R
专家点评:8 z; K* M9 U! z$ J
% c' _' C. P; ] 信用卡恶意透支现象,源于各大银行之间在信用卡方面的无序竞争,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,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打击恶意透支的最好利器。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,发卡机构应客观地来评估申请人的信用水平,在发卡的源头上面进行风险控制。
9 c T! m+ ~9 o! }
) r' V2 L7 S5 m$ M5 E! p 2009年12月,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《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,规定了相关信用卡犯罪的量刑标准,“恶意透支”将被追究刑事责任,最高刑事处罚可判无期。% r# r' C' E& X% K2 m# e
) S+ a& [- c) a$ r& \ 骗术四. y! n, f" w; ]
" K" l% F$ m' |5 `" |* Q 反客为主——克隆伪卡
, M' S$ e) }1 w0 W, p* h! n
8 I% M5 N0 S3 {3 I 杀伤力:★★★1 \/ ^( A$ ~8 [1 y0 C5 v
8 a: V2 m! H" V7 z
2009年3月,黑龙江省五常市警方破获一起“克隆”银行卡盗窃资金案件,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。2009年2月,五常一家银行下属的数个营业网点相继发生银行卡“克隆”盗窃案件。犯罪嫌疑人选择银行工作人员下班时段及休息日作案,制作假面板覆盖在ATM机插卡处,在ATM机灯罩处安装摄像设备,利用隐蔽在假面板内的内置读卡器窃取持卡人的信息资料,随后制作伪卡盗取客户资金。经调查,共有7张银行卡被复制。0 p' ]7 n* H; L' w7 t
! e1 F5 p; F/ M7 Y 专家点评:/ l. p/ c8 Z+ _" p, P
5 H N: k1 J) E6 D 信用卡中“李逵”变“李鬼”的事情并不常见,但是并非不存在,汤雪梅提示持卡人,尽量不要让信用卡离开自己的视线,消费时自己到前台刷卡结账;在自助设备操作之前,留意设备是否异常,是否有摄像头读卡器等可疑附加物;在自助设备上操作完毕后,切勿将流水单随手丢弃。2 x* {7 i: X! T/ C; j
7 N4 b8 d( C* |% \! W 骗术五2 V$ L9 k7 P: p# w+ ~# m
& X% M" w K" L0 M
声东击西——电话、短信骗密码
; x: I5 t5 K% {9 H" F8 a. B% Y' Z) D1 c) x( L
杀伤力:★★★2 |* M9 ~9 E3 j, z
$ J/ ~) c* {, l& H5 k# G4 Q9 o 近日,唐先生接到一个自称交行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,电话内容大致如下,您的银行卡在6月20日在新光天地消费金额5000元,如有疑问,请致电某号码咨询,未曾有过消费的唐先生按照其提供电话致电咨询,电话另一头的“工作人员”建议唐先生报警,并且非常好心地提供了公安机关的“报警电话”,而“接警”的人则要求唐先生提供身份证号、银行账户和密码。4 D0 K6 X7 S6 p) E3 }3 m. `3 G
8 a) m' g+ ]: W9 u6 }7 Y
专家点评:, Z/ P; w, ~9 ^ z) d
: h. a) S$ g0 y- F, C
电话、短信骗取信用卡密码的手段日渐翻新,从最开始的通知中奖或活动信息,到后来的冒充银行和公安机关通知持卡人,有的甚至将电话呼叫转移到银行的服务热线上,其最终目的无非只有一个,即希望对方说出信用卡信息和密码。
8 X5 H2 f5 d6 O/ R( I+ e/ f9 e# D1 G: j
银行专家指出,银行工作人员是不需要掌握持卡人密码的,密码是客户的权利,即使客户忘记,银行也会通过让客户重新设置的方式来重设密码。另外,凡打着银行或者警方的旗号打来电话的,对于持卡人来讲,如果号码不熟悉,不要透露任何个人信息,之后可以拨打110询问。
- I S. i& X( s" W6 v
$ `' K* y: {# e- A
$ U3 Q4 o( B% n) R$ I |